|
|
金秀瑶族自治县实施“三求”文化惠民工程综述
发布时间:04-14 来源: |
|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势很不平坦,往往整个村屯找不出一块三分的平地。要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农民“求乐、求知、求技”,成本多高、难度多大,可想而知。但是近年来,金秀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依然如火如荼,瑶族同胞同样实现了“三求”,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科教文卫体等公共设施服务。
齐心协力,苦干实现梦想 在瑶山,曾有80岁老翁感叹一生的遗憾是没打过篮球。世代居住在大山的瑶民,是多么渴望拥有一个文体活动的平台。 2008年,建设“三求”文化惠民工程的消息传到了金秀,瑶族同胞激动不已。一时间,群众主动让出自家茶园,积极免费拉运施工材料,有的还专门从外地赶回来义务投劳,瑶山里掀起阵阵建设高潮。 群众的踊跃参与和支持,使该县更好发挥了政府主导作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克服大瑶山复杂地理环境和资金短缺等困难,强力推进工程建设,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三年来,全县在有条件的村建设完成了篮球场65个、戏台65个;完成7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含自治区示范点6个,市级示范点3个)。
通力协作,巧干打造精品 2009年起,金秀就把“三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列入重大项目建设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并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结合实际,对全县10个乡镇的各个行政村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各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对建设工程进行科学规划。该县从方便群众、注重实效的角度出发,选址尽可能定在村民聚居、交通便利、可达性强、使用率高的地段,并对建设点逐个进行实地核查,根据地形设计出图纸,使各建设点既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又满足群众需要、降低建设成本。此外,金秀彻底根除“等、要、靠”思想,坚决摈弃“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观念,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 几年来,依托“三求”文化 惠民工程,金秀举办了各类文艺演出1100余场(次),球类比赛2500多场,下乡放映公益电影1800多场,赠送图书4000余册。时间证明,“三求”文化惠民工程成为该县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
完善机制,会干确保用好 按照计划完成“三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任务后,在保证工程管好、用好基础上,金秀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做好档案收集、场地设备维护等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搭好平台,建立了管理制度,各种文体活动不断活跃在农村基层,再通过专业创作人员和乐器演奏员对农村文艺队进行辅导培训,迅速提升了农村文艺队的水平。现在的金秀群众,已告别了过去“守山看鸟”的生活,全县农村开展经常性文体活动频率大幅提高,“三求”文化惠民工程极大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成了群众重要的文化阵地。 |
|